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对于我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对于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在质量,基础在计量。为此,江西省计量院重点发展区域类优势产业计量,具有国家计量基准最高测量标准建设能力的,纳入到国家计量院的架构,实现统一规划发展。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总体要求和战略部署,加快科技兴检建设步伐,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一、深刻认识业界发展环境新变化
新工业革命给计量发展带来深刻变革。以信息网络技术加速创新与渗透融合为突出特征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范围孕育兴起,数字经济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计量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软件定义、数据驱动、平台支撑、服务增值、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围绕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竞争愈演愈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经济总体规模和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但与主要工业发达国家水平和制造强国建设目标相比,多数领域在技术创新、质量品牌、环境友好等方面还有很大差距,结构性供需失衡问题凸显。面向未来,必须着眼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先行计量,加快实现质量效益提高、产业结构优化、发展方式转变、增长动力转换。
二、围绕产业需求加快建设步伐
“科技要发展,计量需先行”。“先行”的概念就是基础,计量是科技发展、经济活动、国防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技术基础。
从民生的角度看,计量的作用无处不在,并且其重要性仍在日渐提升。如今,世界计量发展的趋势已经由原先的贸易结算领域,逐步发展到越来越关注人类健康、生存环境,更加“以人为本”的层面。例如,医院里几乎所有的诊断设备都离不开计量,超声波胎心仪功率超差,就可能造成胎儿脑震荡;伽玛刀放射治疗肿瘤聚焦偏差过大,就会造成正常组织坏死;激光白内障吸收功率不准,就会灼伤视网膜。除了医疗以外,生态环境、食品安全等最热点的民生问题都与计量紧密相关。
计量学的定义是关于测量及其应用的科学,其重心在于测量和应用。实际上,这里面的内容包括了测量方法、测量仪器、测量术语、测量结果及不确定度、测量结果的传输和应用等。相对而言,仪器的检定校准也属于测量,但只是测量当中的一小部分,所以目前从产业的需求来讲,我们能给出的服务其实只是测量当中的一小部分,大部分的空间还需要我们去耕耘、去创造。目前的计量工作重心,包含了科学计量、法制计量、工业计量(即我们现在提到的产业计量),这些基本上都围绕着体系建设包括我们的检定校准在展开。
这些年,计量事业的发展迅速,然而存在的问题也是非常显著的,特别是基于检定规程和校准规范基础上的层次化的服务,的确是给目前市场上的竞争造成了非常白日化的局面。而另一方面,产业需求在不断地扩大,产业关注的焦点和计量部门现在提供的服务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且日益渐显。产业关注的是量值的获取和量值准确性的评价,而计量部门更关注的是产业所使用的仪器和检定校准,而且检定校准的参数也和产业之间所关注的内容有着差异。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产业的需求都是围绕整个产业链来展开,无论是在研发、采购、生产各个环节都提出了非常大的测试需求空间。
未来,计量的出入到底在哪?基于检定校准服务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计量服务的动力源实际上影响了整个计量市场生态。那么,撬动市场的是哪些重要的动力源呢?一方面是政府,政府各种准入的各种规程,包括法治计量检定等方面的要求;另外一方面是由政府的准入带来的各种认证,包括市场的体系的要求,还有科技进步与创新所带来的计量服务方面的驱动;还有采购,包括政府的采购、企业供应链采购方面所带来的要求,但更关键的还是我们整个制造业方面所孕育出来的巨大的计量服务的市场空间。
三、优化实体经济特别是计量发展环境
要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部门协同和各级联动,推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汇聚到发展实体经济特别是计量大潮中。
切实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成本高是影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要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涉企收费目录清单管理,最大限度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企业税费负担。深化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和国有企业改革,促进市场竞争,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加快发展普惠金融,借计量之力,多措并举降低企业用能、用地、用网、用工以及融资和物流成本。鼓励和引导企业创新管理、改进工艺、节能节材,以降低成本。
着力构建计量创新体系。以更大力度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按照系统创新链思想,完善普惠性支持政策,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需求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实施计量创新中心建设工程,聚焦战略性、引领性、重大基础共性需求,建成高水平计量产业中心。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力度,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实施工业强基工程,构建体系化、长效化推进机制,突破重点领域发展基础瓶颈。
强化财税金融支持计量发展。实行有利于计量转型升级的财政税收政策,建立完善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长效机制和政策体系。落实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深化产融合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创新财税金融支持方式,采取产业投资基金等形式,促进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运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新型技术改善融资服务,积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丰富直接融资工具。实施更加精准的产业政策,促进产业政策与财税支持、金融服务良性互动。
加快建设多层次计量人才队伍。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和计量人才发展规划指南,深化校企合作,培养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新视野的企业家人才、各行业各领域技术创新的专家型人才和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加大引智力度,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面对新时代,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推进重点产业领域国际化布局。健全产业安全审查机制和政策法规体系,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端制造领域,鼓励在我国设立全球研发机构。完善计量“走出去”顶层设计,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深化技术和产能国际合作,建设一批合作园区。有深度地进入产业发展创新,为计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使计量服务从经济发展的幕后走向台前,开创计量服务的未来。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