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金属抗晶间腐蚀能力。
晶间腐蚀是一种常见的局部腐蚀。腐蚀沿着金属或合金的晶粒边界或它的邻近区域发展,晶粒本身腐蚀很轻微,这种腐蚀便称为晶间腐蚀。这种腐蚀使晶粒间的结合力大大削弱,严重时可使机械强度完全丧失。例如遭受这种腐蚀的不锈钢,表面看起来还很光亮,但经不起轻轻敲击便破碎成细粒。由于晶间腐蚀不易检查,所以廷民设备的突然破十,它的危害性很大。不锈钢、镍基合金、铝合金、镁合金等都是晶间腐蚀敏感性高的材料。在受热情况下使用或焊接过程都会造成晶间腐蚀的问题。以晶间腐蚀为起源,在应力和介质的共同作用下,可使不锈钢、铝合金等诱发晶间应力腐蚀,所以晶间腐蚀有时是应力腐蚀的先导。
在通常腐蚀条件下,钝化合金组织中的晶界活性不大,但当它具有晶间腐蚀的敏感性时,晶间活性很大,即晶格粒与晶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电位差,这主要是合金在受热不当时,组织发生改变而引起的。所以晶间腐蚀是一种由组织电化学不均匀性引起的局部腐蚀蚀。此外晶界存在杂质时,在一定介质也也会引起晶间腐蚀。
试验方法 | 试验标准 | 备注 |
不锈钢晶间腐蚀A法 |
GB/T 4334-2020 ASTM A262-2010 |
草酸法 |
不锈钢晶间腐蚀B法 | 硫酸-硫酸铁 120h | |
不锈钢晶间腐蚀C法 | 硝酸法 5*48h | |
不锈钢晶间腐蚀E法 | 硫酸-硫酸铜 16h | |
不锈钢晶间腐蚀F法 | 硫酸-硫酸铜 20h | |
不锈钢晶间腐蚀G法 | 硫酸-硫酸铁 20h |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A法 | GB/T 15260-1994 | 硫酸-硫酸铁 120h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B法 | 铜-硫酸铜-硫酸 24h或72h |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C法 | 盐酸法 168h | |
镍基合金晶间腐蚀D法 | 硝酸法 5*48h |
产品类 | 规格/mm | 试样尺寸/mm | 制作试样数量/个 | ||
长 | 宽 | 厚 | |||
型钢 | / | 30 | 20 | 3~4 | 2 |
铸件 | / | 30 | ≤20 | / | 2 |
80~100 | ≤20 | / | 4 | ||
焊条 | / | 30 | 10 | / | 2 |
80~100 | 10 | / | 2 | ||
堆焊焊条 | / | 30 | / | / | 2 |
/ | 80~100 | / | / |
2 |
|
焊接接头 | 单焊缝 | 30 | 20 | 3~4 | 2 |
80~100 | 20 | 3~4 | 2 | ||
交叉焊缝 | 30 | 20 | 3~4 | 4 | |
80~100 | 20~35 | 3~4 | 4 | ||
钢板、带(扁钢)型钢 | 厚度<4 | 30 | 20 | / | 2 |
80~100 | 20 | / | 2 | ||
厚度>4 | 30 | 20 | 3~4 | 2 | |
80~100 | 20 | 3~4 | 4 | ||
钢棒(钢丝) | 直径≤10 | 30 | / | / | 2 |
80~100 | / | / | 2 | ||
直接>10 | 30 | ≤20 | ≤5 | 2 | |
80~100 | ≤20 | ≤5 | 2 | ||
无缝钢管 | 外径<5 | 30 | / | / | 2 |
80~100 | / | / | 2 | ||
15≥外径≥5 | 30 | / | / | 2 | |
80~100 | / | / | 2 | ||
外径>15 | 30 | ≤20 | 管壁<4mm | 4 | |
管壁≥4mm | 4 | ||||
80~100 | ≤20 | 管壁<4mm | 2 | ||
管壁≥4mm | 4 | ||||
焊管 | 厚度≤4 | 30 | / | 管壁厚 | 2 |
80~100 | / | 管壁厚 | 2 | ||
厚度>4 | 30 | / | 3~4 | 4 | |
80~100 | / | 3~4 | 4 |
试验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a)试样的名称、尺寸及其面积; b)如经过敏化处理应记录敏化处理制度; c)试验时间; d)试验前后试样的重量; e)试样每个周期的腐蚀率[g/(m².h)]; f)腐蚀速率的比值。 |
试验评定方法: a)表面金相评定; b)腐蚀速率评定; c)弯曲评定; |